澳门人·巴黎人(1797-BNR认证)线路检测-Best Platform

当前位置:
第七届“人口变动与城乡发展”高端论坛在南开大学召开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12-19


 20231215日,以人口新形势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人口变动与城乡发展高端论坛在南开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人口与区域发展专委会、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河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山东管理学院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线下参加论坛,并进行主旨演讲和研讨交流。论坛同时通过腾讯会议、bilibili等平台直播,吸引超过两百多位观众线上参加。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陆杰华教授主持,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人口与区域发展专委会主任、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以及复旦大学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原所长王桂新教授先后致辞。

论坛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十一位专家学者就中国人口发展格局、城市化进程、农村老龄化、老年人健康等多项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上午的论坛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人口与区域发展专委会主任、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教授主持,由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张力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王红霞研究员点评。下午的论坛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人口与区域发展专委会秘书长、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张震教授主持,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澳门人巴黎人1797网址线路检测童玉芬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人口发展与健康治理研究院彭伟斌教授点评。



复旦大学张力教授报告题目为《共同富裕下的“老有所养”——基于代际经济视角的分析》,聚焦老龄化趋势和老年贫困风险、收入和消费的代际差距以及收入再分配的老年收入保障效应。指出老有所养的挑战在于老年总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年龄组别;退休后收入骤减压抑了老年消费;家庭收入的世代传递呈现向下代而非向上代转移;公共转移的受益公平性未能充分发挥。重点提出未来养老越来越取决于制度,而不均会更深刻地影响着未来养老。



北京大学陆杰华教授报告题目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劳动力老化:发展趋势、机理分析与应对路径》,指出农村劳动力老化的绝对水平和相对增速均高于城镇,呈加速增长态势;全国劳动力老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尤其在农村差异最大;未来三十年农村劳动力老化还将进一步加剧,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老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取决于“体力下降效应”“路径依赖效应”“经验积累效应机会成本效应。未来应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打造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精准化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



杭州师范大学彭伟斌教授报告题目为《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人口空间分布与集聚演变:一个分形实证案例》。在人口净流入放缓,城城、城乡人口集聚的空间竞争加剧背景下,以桐庐县为例,发现浅度城镇化特征明显,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乡村空心化加速,乡镇空心化时代到来;县域副中心人口集聚功能弱化,城南街道人口集聚功能在提升;人口自然负增长,人口外迁仍在继续,外来人口流入下降;县域中心镇(村)人口集聚难以持续;以县城作为重要载体提升人口集聚是大趋势。



北京大学周皓教授报告题目为《人口负增长时代的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兼论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稳定性与新趋势》,指出中国人口负增长的特点不仅包括超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特征,同时应考虑一定强度的迁移流动。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在人口负增长中的作用体现为进一步促进生育率下降,人口迁移流动通过改变人口分布结构、迁移流动本身对生育行为的阻碍影响、生育观念传播等导致生育率下降;同时改变生育水平分布、死亡强度分布、人口规模与结构分布,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北京大学刘涛研究员报告题目为《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历史过程与空间特征》,指出中国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格局过程、结构视角、异质因素以及未来情景。我国人口减少地区增多,增减转换频繁;“回增率高于转减率,但回增越发困难。迁移流动是塑造中国人口增减分化格局动态的主导因素;中心城市越弱小,区域人口增速越慢、负增长的风险越大/占比越高。自然增长因素、迁移相关因素、集聚因素都会产生异质影响。



福建师范大学林李月教授汇报题目为《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人口流动结构的转变:来自福建省的经验研究》,从福建省全域和县级两个尺度揭示区域协调发展进程中流动人口结构的转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指出福建省大部分县域的劳动力供给愈发依赖省内流动人口,但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走低,预示未来省内流动人口增量前景堪忧。应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做好人口发展规划。


河北大学王金营教授报告题目为《人口规模、城市资源与经济增长》,指出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区域人口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作为经济增长的空间载体,中心城市在聚集要素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天然的优势,未来的人口集聚、产业聚集等要素集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区域人口规模、城市资源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与空间效应均十分显著。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董春研究员报告题目为《我国人口减少地区的人口变动和人地关系研究》,研究人口空间分异是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构建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的关键,精准确定收缩城市的范围、科学分析其成因、判断其效应十分重要。而当前以行政区为单元、以长周期(十年一次)人口统计为主要数据的人口研究方法存在诸多问题,从而需要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补充。基于时空大数据的全国人口空间分异与应用研究,为开展针对收缩城市的人口空间分异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方法。



上海社会科学院王红霞研究员报告题目为《现实人口与最优人口:人口投入波动的生产解释》,指出最佳人口规模概念比人口承载力概念更具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最优人口规模是一种人口、资源、能源和环境等要素的空间配置和利用达到帕累托最优的一种状态。各地区的最优人口规模是随各地区前沿生产状态的变化而动态变化,不是固定不变的极值,最优的人口分布状态也不固定。人为控制区域和城市人口规模不但无法保证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而且还有可能扭曲人口有序流动与分布的内在机制。应当建立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自我实现机制,以科学的城镇布局和建设规划和以市场为主体的人口调控,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戚伟副研究员报告题目为《中国百年城市人口演变》,分享了中国一百多年以来的城市人口演变情况,包括中国城市人口定义演变和中国百年城市人口格局,并对城市实体地域进行了界定。他指出,应当建立中国的metropolitan概念,同时加强县城、开发区、独立市辖区、一般建制镇镇区的代码优化与数据公开。



复旦大学潘泽瀚副教授报告题目为《中国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城市差异:本地财政水平的中介效应》,指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以及地方财政状况在塑造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的城际差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考虑到财政状况在形成这种健康等级体系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中央政府有必要倾斜增加一些城市的公共转移支付,提高社会保障计划的覆盖面和质量,促进老年人医疗保健的获得。进一步的改革要着力于改善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年人能够真正受益于中心城市的健康优势。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人口与区域发展专委会秘书长、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张震教授进行总结。论坛在与会者的热烈掌声中圆满闭幕。

 

供稿: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通讯员:丁琪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