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巴黎人(1797-BNR认证)线路检测-Best Platform

当前位置:
张海鹏: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11-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而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一、促进共同富裕的最艰巨任务在农村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看,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对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要也是实现富裕生活的基本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指一部分人的需要,而是全体人民的需要,也就是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由于我国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发展的不充分,意味着人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仍然不够富裕。发展的不平衡,意味着一部分人富裕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未能达到富裕;意味着物质生活富裕水平与精神生活的富裕程度仍不均衡。因此,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制约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持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当前,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就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最艰巨最繁重任务。

 

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引与实践经验

新发展理念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指引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运用新发展理念既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新发展理念是引领和指导我国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创新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在科技创新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推动良种培育、病虫防治、农机农技等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在生产环节通过更好发展生产实现富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和信息化工具,让农民在流通环节将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乡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对农业全产业链上各环节运行机制的创新安排,让农地流转、信贷抵押、合作共建、品牌打造、产销对接等方面更为有序顺畅,进而更好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更好融入产业链,共同分享产业发展收益。

协调发展主要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主要是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谁来协调,协调什么,怎么协调的问题。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比如,林区的伐木工现在变成了护林员;农村原来通过烧柴烧煤做饭取暖,现在改为天然气或用电方式。绿色发展理念还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的优势,更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开放发展理念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既要立足自身谋发展,又要注重吸引外部资本和各种帮扶力量。外部投资者要始终秉持带动农民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避免出现“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情况。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乡村发展过程中,要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水平。还要着力贯彻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实践经验

2020年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一方面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另一方面在脱贫攻坚中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这一理论及其实践对于现阶段如何更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把脱贫攻坚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和认识概括为“七个坚持”。2021年《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中把中国的减贫经验概括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立足实际推进减贫进程,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等方面。总体上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坚持动员全社会力量和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合力攻坚等经验,都可以进一步用于指导和促进农民农村更好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总要求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相一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前提。产业兴旺能够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关于生态宜居,生态强调绿色发展,宜居强调乡村的水、电、气、路、网、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乡风文明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和精神富裕程度。治理有效强调党领导下的各级组织要能够全面领导统筹协调,更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总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致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构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三重机制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机制。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加快发展是首要任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基本要求。关于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三产互促。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需要乡村产业发展,也需要城市产业发展带动;既需要农业产业化,也需要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因为产业发展能够为农民就业提供岗位,三产融合能够更好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农民提供更多收入来源。第二,基建互通。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这一基础设施互通,既包括道路交通、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联互通,也包括互联网等新基建的建设与互联互通,还包括城乡发展中的制度、规则、标准等方面的互联互通。要重视数字技术等新科技对乡村生产、流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全面赋能。第三,城乡互补。促进乡村发展不能将视野仅局限于乡村,要从城乡有机体的角度来探索乡村发展的出路,注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服务的双向流动和市场统一,通过城乡互补互促来引领乡村发展。第四,模式互鉴。由于各地农村发展基础和条件不同,它们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模式也不相同。已经发展起来的村庄,可以为其它乡村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协调机制。关于协调机制,主要从四个不同层面探讨如何协调各方助力农民农村发展,让农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第一,区域互帮。乡村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发展离不开外部帮扶。在脱贫攻坚中形成的东西部协作帮扶机制可以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区域互帮机制可以为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全方位的帮扶。第二,县域互调。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是增强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未必要将所有公共服务都下沉到村庄层面,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县域范围内统筹协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的功能,进而满足农民多层次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第三,集体互助。村集体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要由村集体来统筹协调落实到位,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能够更好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第四,合作互惠。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需要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多个经济主体的参与,构建多方合作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也为村民增收和共同致富提供了可能。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保障机制。关于保障机制,主要从三个层面探讨如何确保上述发展机制和协调机制的具体落实。第一,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可以发挥社会主义机制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可以更好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过程中,党的领导贯穿乡村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在党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乡村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统筹需要和可能,更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第二,基本制度支撑。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了公有制特别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在乡村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由于所有制决定分配关系,农村集体经济可以确保发展收益更好为农村集体成员所共享。第三,综合国力保障。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其他类型经济蓬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不断提升综合国力能够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一方面可以为推动农村更好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民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增收,也可以外出就业致富。另一方面还可以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可及,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