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巴黎人(1797-BNR认证)线路检测-Best Platform

当前位置:
何自力:从新中国70年发展看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10-2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共享导向分配体制、绿色发展体制、开放型经济体制、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等要素所构成,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用了70年时间取得了西方发达经济体200多年才取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的发展经验被誉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为我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重要发展基础和进步遵循,也为世界上希望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国家提供重要选择和宝贵借鉴。

一、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


1.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开始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支持下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了更好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结束后,党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即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在农村,通过互助组、初级社、人民公社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城市,用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得以形成,为经济建设全面开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 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我们党作出了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强调应该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着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了提高国民经济管理的水平,创造性地提出统筹规划和综合平衡的工作方针;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平衡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社会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57亿增加到1978年的6846亿元,29年间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9%,建立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讯、化学、国防等领域,农业生产在支援国家工业化基础建设的同时,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创造了世界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要科技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其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3. 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提出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摸着石头过河”成为基本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理论是通过边实践,边提炼,逐步形成的。经过四十年的探索,我们党形成了系统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理论;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关于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的理论;关于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理论,等等。在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8%,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12年的5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2年的11.5%。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跃升到2012年的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12年达到3.31万亿美元,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我国1978年货物进出口只有206亿美元,2012年达到38671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6.6%,位居世界第二位。在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实现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并向全面小康迈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如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思想;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与宏观调控创新的思想;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思想;加强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搞虚拟化的思想;强起来导向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思想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最鲜明的立场,新思想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贫困人口减少6300多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讯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

二、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


新中国70年取得辉煌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付出,也得益于中国模式的强大制度优势。

1.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发展演变的客观必然性,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体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资本家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谋求私人资本利益最大化,无产阶级处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社会共同利益受到损害,表现为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加剧、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经济持续停滞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实现了统一,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生产力快速发展,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得到实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努力探索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既高度重视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重视社会共同利益的实现,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找到了平衡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关系的有效实现形式,有效化解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强大动力。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

一个社会的经济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建立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是重要前提条件。在什么是高效资源配置机制问题上,西方经济学给出了一个教条式答案,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最优的,每个人都从个人效用最大原则出发进行决策,可以保证资源配置达到最优,这一命题根本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自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一方面借助工业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和实现物质繁荣,另一方面加剧两极分化和不平等,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严重滞胀,为了摆脱困境,西方国家放弃凯恩斯主义,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国内放松政府管制,强化市场调节,在国际上推行投资和贸易自由化,鼓励私人资本大规模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新自由主义本质上是最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利益而最有害于社会利益的政策,事实正是如此。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动下,发达国家私人垄断资本在国内外赚得盆满钵满,富可敌国,而留给国家和社会的却是产业空心化、经济虚拟化、中产贫困化、财政债务化、出口赤字化,经济停滞化,到2008年更是酿成全球金融危机。作为新自由主义变种的“华盛顿共识”和“休克疗法”在发展中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风行一时,令许多国家经济崩溃,社会动乱,国家分裂,民不聊生。现实表明新自由主义已经破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建立起来的。与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一方面,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其内在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时滞性、外部性、垄断性以及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排斥共同利益等固有弊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的结合,有助于平衡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关系的矛盾,克服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在处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释放市场活力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相结合;市场激活微观经济与政府稳定宏观经济相结合;市场提供产业变迁动力与政府引领产业变迁方向相结合;市场激励自由竞争与政府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相结合;市场提高效率与政府保障公平相结合,这些成功经验有力破解了经济学的世界难题,为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

3.建立社会主义共享导向分配体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物质财富十分充裕的基础上所有社会成员在物质生活上达到普遍富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和追求的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奋斗目标,只有建成小康社会,才能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这一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伟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和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审时度势,从新的历史起点和高度对实现共同富裕的内涵和意义作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诠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同时将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4.建立绿色发展体制,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是否造成生态文明的退化和危机,取决于人们对生态系统内在运动规律的认识,取决于物质生产条件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取决于所实行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先期走上工业化道路的西方国家大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制度安排对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大物质财富规模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该制度无法有效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难以克服资本在逐利动机驱使下为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掠夺和破坏,这是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脱节的重要制度原因。西方工业化道路的深刻教训是:一个仅仅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这些思想为建立绿色发展模式,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道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绿色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积极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加快绿色产业发展,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和建立。与此同时,我们党大力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全社会广泛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绿色餐馆等行动,倡导鼓励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现在,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5.建立开放性经济体制,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是必然趋势。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主导下推进的,这种全球化虽然推动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发展中国家从中得到了一些益处,但是却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扩展到全世界,从而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危机转变成全球性矛盾和危机,造成了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全球性经济危机。

我们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国内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在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条件下,我们党倡导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坚持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同时,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各类风险和不确定性,与形形色色损害我国独立和主权的霸凌主义、霸权主义行径进行坚决斗争。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1978—2017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万多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40余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外贸易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3%。

6.建立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实现经济逻辑与政治逻辑的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提供强大政治保障。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公有制基础地位不动摇的根本政治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党执政的物质基础,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公有制的建立,同样,没有公有制做物质基础,党的执政地位就不可能稳固。其次,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也只有坚持以人民中心,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和前进。以人民为中心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必须通过党的坚强领导来实现。发展是为了人民,高度契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除了人民利益,没有任何私利。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供了重要政治保证。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政治逻辑,以公有制为主体和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经济逻辑,正是这样的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并有机地融为一体,共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党员干部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4.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来源:昆仑策网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