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巴黎人(1797-BNR认证)线路检测-Best Platform
胡昭玲
系别:
国际经济贸易系
职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
国际经济贸易系书记
研究领域: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亚太经济
E-mail:
huzl@nankai.edu.cn
个人简介
校内外职务
教育和工作经历
讲授课程
科研成果
主要论文: [1] 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于中国轿车行业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0年第9期 [2] 胡昭玲,“韩国半导体行业应用进口保护促进出口政策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1年第9期 [3] 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实证文献评述”,《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4期 [4] 胡昭玲,“战略性贸易政策应用于中国轿车业量化效果的再考察”,《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4年第1期 全文转载) [5] 胡昭玲,“全球性竞争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财贸经济》,2004年第7期 [6] 胡昭玲,“经济全球化与收入不平等”,《经济学家》,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篇目辑览收录) [7]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8]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启示”,《经济经纬》,2006年第5期 [9] 胡昭玲,“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7期 [10] 胡昭玲,“中日韩三国产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基于对外贸易的分析”,《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1期 [11] “国际垂直专业化与贸易理论的相关拓展”,《经济评论》,200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12] “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财经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13] 胡昭玲,“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4] 胡昭玲,“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比较及启示”,《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6期 [15] “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财贸经济》,2007年第8期 [16] 胡昭玲,“高校教学资源及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0A [17] 胡昭玲、曾敏,“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18] 胡昭玲、张蕊,“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3期 [19] 胡昭玲、赵媛,“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20] 陈静、Sen、胡昭玲、白雪飞,“东亚零部件贸易影响因素及特点分析”,《世界经济》,2009年第11期 [21] 胡昭玲、王洋,“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第2期 [22] 胡昭玲、王茜,“对外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天津学术文库》,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23] 胡昭玲、刘竹青,“OECD主要国家针对中国出口的政策倾向分析”,《国际经济学评论IV》,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 [24] 胡昭玲、彭支伟、辛明香,“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经济学评论V》,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1月 [25] 胡昭玲、刘彦磊,“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征文获奖文集2011》,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 [26] 胡昭玲、宋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经济经纬》,2012年第5期 [27] 胡昭玲、张咏华,“中国制造业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链条分析”,《财经科学》,2012年第9期 [28] 胡昭玲、韩业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国际经济学评论VI》,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11月 [29] 胡昭玲、李婧,“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征文获奖文集2012》,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30] 胡昭玲、宋佳,“基于出口价格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第3期 [31] 胡昭玲、杜威剑,“自由贸易区对于贸易规模扩大效应的实证分析”,《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征文获奖文集2013》,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 [32] 胡昭玲、刘彦磊,“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资差距的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33] 胡昭玲、刘彦磊,“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财经论丛》,2014年第3期 [34] 胡昭玲、杜威剑,“贸易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第7期 [35] 胡昭玲、张咏华,“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南开学报》,201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 [36] 胡昭玲、杜威剑,“外包、劳动力需求与企业内工资差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37] 胡昭玲、张玉,“制度质量改进能否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8期 [38] 胡昭玲、李红阳,“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基于分工位置角度的分析”,《财经论丛》,2016年第1期 [39] 胡昭玲、张玉,“东亚区域生产分工格局变迁——基于产品复杂度的视角”,《亚太经济》,2016年第2期 [40] 胡昭玲、李红阳,“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调查数据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研究、咨询报告: “全球价值链中的东亚经济体:现状及评价”,2014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政府咨询报告(提交外交部、商务部),2014年 “APEC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与合作战略”,2015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APEC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的角色”,政府咨询报告(提交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 “APEC全球价值链合作的进展与前景”,2016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APEC全球价值链合作与中国的角色”,政府咨询报告(提交外交部、商务部),2016年 “区域解决方案”,政府咨询报告(提交天津市政府),2010年 “对新兴产业的辨别与对发明的鼓励”, 政府咨询报告(提交天津市政府),2012年 “可持续增长:发达国家的角色”, 政府咨询报告(提交天津市政府),2014年
研究课题
主持课题: [1]天津社科规划项目,“加入WTO与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适度保护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制定”,2001-2003 [2]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委托项目,“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专题研究”,2002-2004 [3] 天津社科规划项目,“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2003-2005 [4]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委托项目,“加工贸易适用反倾销措施的利弊分析”,2003-2005 [5] 天津社科规划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理论创新与贸易政策调整”,2005-2007 [6]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际贸易摩擦、争端的成因及解决机制研究”子课题,2005-2008 [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与对策研究”,2007-2010 [8] 天津市政府委托项目,“区域解决方案”,2010 [9]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在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研究”,2011-2014 [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经济全球化调整期的国际保护主义发展新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研究”子课题,2012-2015 [12] 天津市政府委托项目,“对新兴产业的辨别与对发明的鼓励”,2012 [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原因:基于转型和发展中国家特点的研究”,2012-2014 [14] 天津市政府委托项目,“可持续增长:发达国家的角色”,2014 [15] 中国进出口银行委托项目,“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政策转型研究”子课题,2014-2015 [15]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项目,“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价值链分工研究”,2015-2017 [16]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东亚生产分工优化研究”,2015-
获奖情况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奖,2001 第十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二等奖,2003 天津市第八届、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3、2010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优秀论文奖,2006、2007、2010、2012 天津市第四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优秀奖,2007 南开大学澳门人巴黎人1797网址线路检测优秀科研教师,2007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2009 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7、2008、2009、2015、2016 天津市第十届优秀调研成果奖三等奖,2008 天津市教卫系统第五届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2008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0 天津市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2011、2012、2013 湖北省社科期刊优秀作品奖,二等奖,2011 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15
对外交流